河南漯河、遂平西平“暗藏”上百家塑料袋作坊

发布时间:2024-03-08 15:13:47 来源:乐鱼leyu官网入口网址

  5月27日中午,河南省西平县国强塑胶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国强塑胶)安全监察部部长千文学,在厂区里检查生产,他指着一台运转的吹膜机说,6月1日之后,因为没有办法进行技术改进,这些机器将被淘汰。

  国强塑胶位于西平县西平工业区中区,是西平县最大的塑料袋生产企业,拥有60多台吹膜机,年产量在1100吨左右。但6月1日“限塑令”实施后,这家企业有近1/3的小型吹膜机要被淘汰。

  “公司开会研究多次了,董事长在会上说,限塑是国家政策,企业一定遵守,现在我们正在慢慢地调整。”该企业主抓生产的负责人叶小红说,为了达到一定的要求,公司目前已办完各项手续。

  距国强塑胶20多公里的遂平县工业区,号称全国最大的塑料袋生产企业遂平惠强(其前身是华强)也在为“限塑令”大限的到来作最后的准备,据这家企业熟悉情况的一位职工说,目前厂里加大了合格塑料袋的生产,也在逐步做技术改进。

  “不管现在如何,6月1日之后,惠强的产品肯定要符合国家政策要求。”遂平县中小企业局办公室主任蔡振国说。

  但正当大型塑料企业为“限塑令”做准备时,一个特殊的群体渐渐浮出水面:从5月25日到27日,在漯河、遂平、西平等地调查中发现,在这些大型塑料袋企业分布密集的地区,上百家小作坊企业已经诞生。

  它们是生产塑料袋的小作坊,很多都没有在政府任何部门登记,只有几台用来生产的吹膜机。如今,在漯河、遂平、西平等地,这些小作坊已经遍地开花,成为游离于大型塑料袋企业之外的又一群体。

  5月26日上午,通过知情人介绍,来到位于遂平县附近乡镇的一个塑料袋作坊企业,整个厂区机器轰鸣,十几台吹膜机不停运转,七八个工人在机器旁边监管生产。另一间屋子里,一位光着膀子的工人正在用一种可以切割的机器把塑料袋切割成形。最里面的屋子里,一个人坐在凳子上,用皮筋把塑料袋束住,而地上,一溜白色麻袋已经装满了成品的塑料袋。

  据知情人估计,如今,塑料袋小作坊在漯河、遂平、西平等地四处开花。据估计,在西平县,(拥有机器)20台以上的有四五家,低于20台的没有确切数据,相信会更多;在遂平县,超过5台以上的有三四家,其他2台左右的有十几家;漯河这样的小作坊更多,有几十家。

  别小看一台吹膜机,产量非常惊人。一位小作坊的企业主说,以超薄塑料袋为例,一台吹膜机一小时能吹出3万多个塑料袋,而为了节省本金,几乎所有的吹膜机都24小时运转。

  “即使是最正规的企业也是24小时机器运转,员工三班倒,因为吹膜机把原料吹成塑料袋,需要高达200多摄氏度的温度,一旦停机,机器冷却后,再生产必须耗费大量的电预热,这会造成企业成本增加。

  ”这位企业主说。三地数量高达数百台吹膜机日夜运转,生产出数以吨计的塑料袋,通过业务员发往全国各地。据业内人士估计,这三地生产的塑料袋——包括几家大规模的公司和小作坊,产品至少占全国50%的市场。

  5月26日早上7点,遂平县惠强塑胶有限公司门口人来人往,正是交接班时间。我们以招聘技术师傅的名义和一位下班工人聊天。“你现在请人估计不好请了,都被请走了,现在老师傅吃香得很,到处都有人请。”这位工人说。

  而原漯河华强大门口的墙上和附近的树干上,张贴了各种各样的招工广告,正对大门口一位小店的老板说,这些都是周围小厂的招聘。

  1995年,来自广东的一位企业家在遂平投资建成华强塑料袋厂,1998年,遂平华强用3年多的纯利润,在漯河又建了一个华强,后者鼎盛时期,员工数、机器台数、产品产量、产值均比遂平华强高一倍。

  由于塑料制品是劳动力密集行业,所以周围的村民都有进厂打工的习惯。从1995年华强开业到2007年关门,有的工人在厂里一打工就是十几年,对于塑料袋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已经基本掌握。

  2007年年底,由于种种原因,遂平和漯河华强两个厂子同时关门,两万多名员工失业。“当时很多工人觉得开工无望,有的人外出打工了,也有部分老工人掌握技术,他们购买几台吹膜机后,回家就生产了。”知情人说,而西平一直有塑料袋交易的传统,所以也诞生了大量的小企业。

  一个可以印证的例子是,原遂平华强有员工5000多人,但如今惠强开工后,工人不到1000人,工厂门口张贴着大幅的招工广告。

  调查情况表明,这些小作坊一般不在县城繁华地带,而是零星地分散到乡村里。“因为县城里有大企业在,有关部门查得很厉害,而且县里用电比较贵,所以我们一般都集中在乡下。”遂平县城郊的一位作坊主说。

  而正是节省成本的考虑,这些作坊生产的塑料袋绝大部分属于“限塑令”里限制的品种,生产超薄的塑料袋成本在1分钱左右,但如果要达到国家标准,成本需要8分钱左右。而且,这些作坊的机器大部分属于被淘汰类型,进行升级改造的难度很大。

  结果是,这些作坊的利润相当可观。据一位内部人士介绍,一台吹膜机也就两万多块钱,建一个小作坊的成本大约是10万元,如果产品销量好的话,一台机器一个月的利润在万元左右,机器越多,赚钱越多。

  其内部分工逐渐明细,有专门的人去湖南、湖北购进原料,有的原先曾经跟华强的业务员熟悉,通过这一个关系,让其产品通过这一些业务员批发销售到全国各地。

  但小作坊企业主的说法与政府部门的否认截然相反。一位作坊主说,工商、税务等部门时常会联合清查,“而且他们有内线——我估计都是一些大公司可以提供给他们的,主要是害怕我们跟大厂竞争。”

  其实,一些作坊主也说,他们很多人也想“浮出水面”,但是目前诸多条件都不允许,以办理印刷许可证为例,固定资产低于150万元的,文化部门根本不予发放,“都是两三台吹膜机,谁有这么多固定资产?”

  遂平的一位作坊主说,他们也曾经和县里的一位副县长交涉过(这样的一个问题),说他们这些作坊主组建一个集团公司,统一租用场地进行生产,但内部分开,各家还是各家,“但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,县领导说,没有这样搞过的。”

  日前,欧洲塑料和橡胶工业机械制造商协会(EUROMAP)的主席单位—意大利TRIA公司宣布其在中国及亚太区的全资子公司—器亚贸易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。 据悉,TRIA在中国拥有很多客户,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OEM系统集成销售的,TRIA希望能在中国及亚太地区取得更大的成功,得到更多本土用户的青睐。公司负责人刘晓明将专注于TRIA在华业务。 目前,TRIA展示中心及备件仓库正在筹建中,和在全球的其